第97章 郡国均输法(2/3)
没法再横行霸道了。从刘邦登基后,就开放了朝廷的卖官,都是卖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,要不然以汉初那么穷,哪有那么多钱支持四处平叛。
到刘恒时期,到处需要钱,刘恒便制定了相关规定,开始向全国范围内卖一些郎官。
所谓郎官,就是贴身伺候皇帝以及皇家人员的一个官职,官员可能不大,但胜在离皇帝近,极有可能被皇帝看中,一飞腾达。
像邓通,就是父母花了十万钱,再加上各种打点,才到中央做了一个郎官;
结果被刘恒看中,飞黄腾达,不出意外的话,这辈子再也不缺钱了。
后来连诸侯王也在卖,毕竟这一个官儿就是十万钱,再加上各种打点,来回的路费还得买官的人自己出,来钱非常地快。
但买官也是有市场的,随着买的人越来越多,市场也就渐渐饱和了,基本上就没人买了。
毕竟十万钱才买一个郎官,又不是人人都有邓通那个运气,谁愿意花这个冤枉钱?
这些年卖官挣的钱越来越少,已经难以支撑国库的开销了,刘恒便来和云哥商量一下,能不能开放一些其他官员的贩卖。
“不行,不可以乱开,一旦开放必然造成严重的贪污,这个国家就毁了!”苏云严辞拒绝,态度很坚决。
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,最不缺的就是经验,王朝末年血淋淋的教训,不能在汉初重演。
苏云开始给刘恒科普卖官的危害,并举了几个例子。
例子太多了,汉武帝为了打仗,卖官就很严重,明码标价甚至连九卿都能卖;
明朝末年,许多官员就是买上来的,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才实学,只会为文官争取利益,无法撑起王朝的大任;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清朝时期,和珅就开始大卖官员,明码标价,另外还搞赎罪银,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,虽说不完全怪和珅,但是他确实开了个坏头。
苏云给刘恒讲的时候不会讲那些朝代,只会给他们举这些例子,虚拟个人物就行。
刘恒没想过那么多,云哥给他的讲解,让他听得一愣一愣的。
听到危害那么大,甚至会导致国家覆灭时,刘恒还是打消了扩大卖官的打算。
看到刘恒举头丧气的样子,苏云给他出了一招,“我这有一个赚钱的办法,可以暂时缓解国库的问题,就是实行郡国均输法。”
“郡国均输法?”
刘恒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,觉得很新奇,听起来很厉害。
“因为各郡国本地产的东西很多,卖得就会相对便宜,而辗转到外地,损失严重,物价就会比较高,从而导致物价不同,不同地区之间的东西难以交换。
现在由朝廷强行介入,从中参与物资调配,不仅能减少许多物资损失,还能满足百姓生活需求。”
这话说起来难以理解,苏云就给刘恒举了个例子:“比如现在各郡国,每年都要把特产当做贡品,进贡给朝廷。
此举要动用大量的民工,而且需要长途运输到长安,贡品难免变质,这就导致运费会远超原价许多。
由于这些东西在当地很便宜,运到外地以后就会变得很贵,所以物价不一。
现在可以由朝